7月10日上午,由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蚂蚁集团、云安全联盟CSA大中华区联合主办的2025全球AI攻防挑战赛在重庆正式启动。
本次大赛广泛联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蚂蚁消金、阿里云天池等二十余家知名科研院校和机构共同发起,为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科技智能创新赛在“AI安全”领域的赛事单元。
本次大赛将重点关注数字身份交互认证安全,特别是在生活、金融和健康等场景下的应用。比赛分为图片、视频和音频三个赛道,采用攻防闭环的赛程设计,打破传统的静态攻防模式,推动安全技术的持续进化和发展。大赛已全面启动选手招募,邀请国内外的AI安全攻防精英参与全模态的AI攻防实战演练。大赛组织委员会主席、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马惠敏出席赛事发布仪式。她表示,AI技术迅猛发展进程中,AI伪造技术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这其实是一场不断升级的“技术赛”,提升行业的AI攻防技术水位、提高公众的AI安全素养,建立起一道“全民防火墙”迫在眉睫,这也是大赛举办的初衷。
大赛发布仪式现场
随着大模型的爆发式应用,AI技术已渗透金融交易、医疗诊断、智能终端语音交互的每个角落。技术的进步伴随着风险的加剧,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检测到的深度伪造事件,在2022年到2023年间增长了10倍,传统的数字化身份验证技术已无法满足当下需要。
行业专家指出,传统数字化身份验证技术主要依赖静态的证件核验与密码认证,通过比对预存信息与输入数据完成身份真实性判定。在数字金融、远程医疗、智能终端语音交互、智能驾驶、跨境政务等新型交互场景中,身份认证需求正从单点静态验证向全链路动态评估跃迁,智能体的交互形态也正从“单一指令响应”向“持续情境化服务”演进。同时,随着AI的技术发展,黑产利用生成式AI技术构建智能体数字克隆生态,形成立体化攻击矩阵,使得用户遭受深度伪造身份攻击。
全球AI攻防挑战赛分别设置了图片全要素交互认证场景、AI视频智能交互认证场景、泛终端智能语音交互认证场景,通过“攻防闭环”设计,攻击方与防御方分别需要“用AI对抗AI”。
具体来说,在生成环节,参赛队伍需按照规定通过AI生成图像、高逼真的视频样本及根据给定的文本和音色生成对应的伪造语音,以攻击防伪模型;在检测环节,主办方将开放涵盖多模态伪造手段的大规模数据集,参赛队伍在给定的大规模篡改数据集上进行模型研发,精准识别视频中的伪造信息,并在复杂测试集上验证模型的实际防御能力。
本次大赛于7月10日正式启动报名,8月27日完成赛事评审。即日起,选手可通过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官网、全球AI攻防挑战赛官网、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官网、阿里云天池平台官网等渠道报名。大赛全程设有高额科技奖金池,用以选拔及表彰领域内的优秀人才。2024年,来自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的2700多个赛队、3200余名技术精英参与大赛。
点击链接报名参赛:https://securitylab.antgroup.com/newAiChallenge?isRedirected=true
Copyright © 2025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643号 京ICP备12009057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