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会员系统  |  联系我们  |  加入学会  
学会动态
CSIG图像图形中国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站将于4月9日举办
发布时间:2025-04-06      来源: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分享:

“CSIG图像图形中国行”是由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主办的学术活动,旨在推动图像图形学科的普及,加强各高校研究所以及企业间的交流。自2017年4月起,分别在扬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兰州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海南大学、福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佛山科技学院等及深圳、烟台成功举办了100余期,线上线下参会人数累计数万人次,受到业界好评。本次“CSIG图像图形中国行”由CSIG智能图形专委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联合承办,交流主题为“手-物交互:方法与应用”。


活动信息

主办: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

承办:CSIG智能图形专委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时间:2025年4月9日14:00

地点: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四层学术报告厅、腾讯会议 676-315-868


执行主席

image.png

胡杏 研究员

个人简介:胡杏,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智能处理器芯片研究,多次担任MICRO、DAC等处理器芯片程序委员会委员,曾获得处理器芯片旗舰会议MICRO的最佳论文提名。获得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和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资助。

 

 image.png

张子豪 助理研究员

个人简介:张子豪助理研究员,2022年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同年入职中科院计算所智能处理器研究中心,合作导师陈云霁研究员。研究兴趣包括人体运动建模,具身感知与操作,在TVCG、CVPR、ICCV、ECCV、ICML等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他同时是学术社区AnySyn3D的组织者之一。

 

特邀专家

 image.png

邓小明 研究员

个人简介:邓小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三维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和人机交互技术,包括复杂场景下的用户三维精细手势感知、多通道智能交互研究与应用、灵巧机械手长程操作等。在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等领域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如TPAMI、TIP、TVCG、ICCV、CVPR、ECCV、AAAI、IJCAI、Ubicomp等发表论文60多篇,代表性的开源软件包括Two-Hand-Shape-Pose, Handpose-virtualview, HO-NeRF, EvHandPose, EvRGBHand等,开放数据集包括HandObject,EvRealHands等,授权发明专利20多项。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部委重点项目、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以及各类企业研发项目20余项。入选中科院特聘研究岗位、中科院软件所杰青、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人才计划,曾获2018年中国计算机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19年中国仿真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奖等。

报告题目:手物交互的形状表示、重构及在机器人中的应用

报告摘要:手物交互的重构和操作合成,是虚拟现实、人机交互、机器人等领域的共性需求。近年来随着神经辐射场和三维高斯溅射等技术的发展,人手和物体的形状表示得以快速发展,并不断促进手物交互重构等技术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本报告将介绍我们在手物交互的形状表示、重构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在机械手抓取、人形机器人全身控制等领域的相关应用,并讨论本领域未来需要突破的一些关键问题。

 

 image.png

龙霄潇 副教授

个人简介:龙霄潇,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紫金学者,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海外)入选者。 2023年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计算机系,导师为王文平教授 (IEEE & ACM Fellow) 和Komura Taku教授; 2018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本人长期关注三维重建与生成、空间智能等方向的研究,近5年在TPAMI / CVPR / SIGGRAPH等国际顶级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学期刊会议上发表文章三十余篇,其中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论文19篇,获得授权国家专利一项。谷歌学术总引用量2000余次,开源项目在github平台累积获得超1.4万次星标关注。在三维生成领域有SyncDreamer、Wonder3D、Craftsman3D等系列工作,其中Wonder3D工作在github开源平台获得5000次星标关注,在Huggingface平台获15万次访问运行。

报告题目:基于生成式AI的三维建模方法

报告摘要: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突破性进展,以ChatGPT、Stable Diffusion、Sora为代表的跨模态生成系统正重构数字内容生产范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三维模型作为数字内容生态的核心载体,其高效生成技术长期面临几何拓扑优化、材质物理属性建模等多维复杂度挑战,亟待通过AIGC技术实现范式革新。本报告系统梳理3D AIGC技术演进脉络:首先解析神经辐射场(NeRF)与高斯泼溅(Gaussian Splatting)两大革命性表征技术,揭示其通过隐式神经表达与显式粒子系统分别突破传统三维重建瓶颈;同时将分享3D AIGC的背景,现状与相应的技术挑战,并将探索如何重建和生成高质量的三维模型。包括如何从单张图像或文本描述中重建高质量三维几何以及纹理材质。

 

 image.png

宋杰 助理教授

个人简介:宋杰博士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目前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助理教授。他长期致力于计算机视觉、机器人技术和人机交互的研究。曾获得高通创新奖学金提名、ICCV博士生研讨会奖以及3DV最佳论文奖等荣誉。此外,宋杰博士多次担任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顶级会议的领域主席,并担任3DV 2025大会的主席。

报告题目:从手物交互生成到机器人灵巧手操作(线上)

报告摘要:人类的手具有非凡的灵巧性,使我们能够无需特定技能就能与各种物体无缝交互。对这种交互进行建模和生成在动画、增强/虚拟现实、人机交互,尤其是智能机器人技术等多个领域中具有重要潜力。在此次演讲中,宋杰博士将介绍他们实验室在灵巧操作方面的研究,包括如何在不依赖任何真实数据的情况下,通过物理仿真和强化学习合成多种物体的大规模抓取动作,以及如何利用这一学习框架赋予机器人灵巧手以通用的抓取功能。


会议流程

13:30-14:00 会议签到
      14:00-14:10 实验室领导致辞

14:10-14:15 合影

14:15-15:15 主题报告:邓小明研究员

15:15-16:15 主题报告:龙霄潇副教授

16:15-17:15 主题报告:宋杰 助理教授

17:15-17:30 圆桌讨论


承办单位介绍

微信图片_20250407140942.jpg

CSIG智能图形专业委员会定位于推动计算机图形学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三维图形处理的新表达范式和理论模型,融合大数据、并行计算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进展以提高计算机图形学算法及系统易用性及效率。热烈欢迎广大智能图形科技工作者加入!(专委联系方式:csig_igraphics@163.com;专委公众号:智能图形计算专委会)


联系方式

承办方联系人:张老师  17600222701   zhangzihao@ict.ac.cn 

主办方联系人:王老师  010-82544754   info@csig.org.cn


Copyright © 2025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643号   京ICP备12009057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

技术支持:中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