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3DV 2025内容精彩纷呈,不容错过!【China3DV 2025主旨报告嘉宾-1】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Marc Pollefeys教授
【China3DV 2025主旨报告嘉宾-2】加拿大SFU张皓教授
【China3DV 2025主旨报告嘉宾-3】MSRA Yasuyuki Matsushita教授
【China3DV 2025主旨报告嘉宾-4】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Kristen Grauman 教授
【China3DV 2025主旨报告嘉宾-5】牛津大学Andrea Vedaldi教授(远程)
【China3DV 2025主旨报告-6】David Forsyth教授(UIUC),大会倒计时4天!
【China3DV 2025精彩论坛1,2】空间智能与世界模型论坛、影像生成论坛
【China3DV 2025精彩论坛3】3DV战略论坛【China3DV 2025精彩论坛4,5】三维生成论坛、三维建模论坛
【China3DV 2025精彩论坛6,7】具身智能论坛、从数字人到人形机器人论坛
第四届中国三维视觉大会(China3DV 2025)由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主办,CSIG三维视觉专委会承办,是国内三维视觉领域最高规格的学术研讨盛会,大会将于2025年4月11-13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办,大会所有报告将采用Single Track模式。Marc Pollefeys、Richard Zhang、Yasuyuki Matsushita、Kristen Grauman、Andrea Vedaldi、David Forsyth将做大会主旨报告,还有3DV战略、三维重建、三维生成、影像生成、空间智能与世界模型、具身智能、从数字人到人形机器人、优秀青年学者、杰出学生等多个Single Track论坛,以及论文展示、Live Demo技术展示、知名学者“面对面”等环节。更有十余位知名学者专程从海外到会议现场做报告并交流,共同奉献精彩的学术盛宴。
目前注册人数已超过1300人,注册满员(1500人)即截止,注册请从速!
China 3DV 2025会议日程
主旨报告及各论坛讲者
主旨报告
Marc Pollefeys
报告题目:空间智能:辅助人类并赋能机器人
简介:Marc Pollefeys是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教授、苏黎世微软空间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该实验室致力于提升人工智能助手和机器人智能体的感知能力。Pollefeys教授是欧洲科学院院士,IEEE、ACM、AAIA 和 ELLIS 会士。 Pollefeys教授于1999年在比利时鲁汶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任职教授,随后加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Pollefeys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在于三维视觉领域,首次研发了照片转换为三维模型的自动转换管线。此外,还涉及机器人、计算机图形学和机器学习等领域。他曾参与过多个重要项目,包括基于移动设备的实时三维扫描(2013年)、基于车载摄像头的城市三维重建实时管线(2007年)以及基于相机的自动驾驶汽车与首个全自主视觉驱动无人机(2012年)等。近年来,他的学术研究主要聚焦于三维重建与语义场景理解相结合的方向。
张皓
报告题目:探索三维视觉的正确表征方式
简介:张皓(Richard Zhang)现任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计算科学学院教授,IEEE Fellow,大学杰出教授,并担任亚马逊学者。张教授博士毕业于多伦多大学,此前在滑铁卢大学先后获得数学学士学位与硕士学位。他的研究聚焦于计算机图形学与视觉计算领域,重点深耕几何与生成式建模、形状分析、三维视觉、几何深度学习,以及计算设计与制造等方向。
张教授荣膺多项学术殊荣,包括2022年加拿大人机交互学会计算机图形学成就奖、2019年谷歌教职奖、2014年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理事会( NSERC) Discovery Accelerator Supplement Award,以及2020年中国计算机图形学大会最佳数据集奖。他和指导的学生团队曾获CVPR 2020最佳学生论文奖,并先后斩获2008年几何处理研讨会与2017年CAD图形学国际会议的最佳论文奖。他曾担任《计算机图形学论坛》2014到2018年的主编,SIGGRAPH Asia 2024技术论文助理主席,并出任2013年几何处理专题讨论会(SGP)、2015年图形接口大会(GI)、2018年国际计算机图形学会议(CGI)的论文联合主席,以及2019年国际几何峰会的会议主席。目前,他正担任SIGGRAPH 2025技术论文主席。
Yasuyuki Matsushita
报告题目:通过3D计算机视觉理解真实世界
简介:Yasuyuki Matsushita自2024年起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东京)高级主任研究员,IEEE会士及IPSJ成员。他分别于1998年、2000年和2003年在东京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2003年4月至2015年3月就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视觉计算组。2015年4月至2024年9月,在大阪大学任职教授。Matsushita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优化。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IJCV) 主编,现任/曾任多个期刊的编委,包括了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TPAMI), The Visual Computer journal, IPSJ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 Vision Applications (CVA), 以及 Encyclopedia of Computer Vision。曾任PSIVT 2010、3DIMPVT 2011、ACCV 2012和ICCV 2017的程序共同主席,以及ACCV 2014和ICCV 2021的大会共同主席。曾获2022年度大阪科学奖。
Kristen Grauman
报告题目:4D Activity Understanding in Egocentric Video
简介:Kristen Grauman是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她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集中于视频分析、视觉识别、以及服务于感知或具身人工智能的行动。2007年加入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之前,她在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得博士学位。她是IEEE Fellow, AAAS Fellow, AAAI Fellow, Sloan Fellow,并获得了NSF CAREER award、ONR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2013 PAMI Young Researcher Award、IJCAI颁发的2013年度“计算机与思维奖”(Computers and Thought Award),以及2013年美国总统科学家与工程师早期职业奖(PECASE)。她与合作者的研究工作多次获得计算机视觉领域最佳论文奖,包括2011年马尔奖(Marr Prize)和2017年亥姆霍兹奖(Helmholtz Prize,时间检验奖)。她曾担任TPAMI副主编六年,并担任IJCV编委十年。她还曾担任2015年CVPR、2018年NeurIPS和2023年ICCV程序委员会主席。
Andrea Vedaldi
报告题目:Towards a 3D foundation of AI
简介:Andrea Vedaldi 现任牛津大学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教授,自2012年起共同领导视觉几何研究组(Visual Geometry Group)。他同时担任Meta公司高级研究科学家与技术负责人,专注于三维计算机视觉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究,涉及从文本/图像生成三维内容及图像理解等领域。其学术成果包括200余篇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领域的同行评议论文,并荣获多项国际权威奖项:IEEE Thomas Huang Memorial Prize、IEEE Mark Everingham Prize、ACM Test of Time Award,以及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CVPR)最佳论文奖。
David Forsyth
报告题目:What do image generators know?
简介:David Forsyth,UIUC计算机科学系Fulton-Watson-Copp讲席教授,IEEE会士、ACM会士。曾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全职教授,并在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和机器学习领域发表了超过170篇论文。他曾担任CVPR程序联合主席(2000/2011/2018/2021)和大会联合主席(2006/2015)、ICCV大会联合主席(2019),以及ECCV程序联合主席(2008),同时也是所有主要国际计算机视觉会议程序委员会的常任委员。他曾在SIGGRAPH程序委员会任职六年,并两次担任IEEE TPAMI主编。他曾获 ICCV 和 ECCV 最佳论文奖,并于2005年获IEEE技术成就奖。他的著作《Computer Vision: A Modern Approach》(与J. Ponce合著,由Prentice Hall出版)由MIT、U. Wisconsin-Madison、UIUC、Georgia Tech 和 U.C. Berkeley在内的诸多学校使用为教材,同时还著有教科书《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for Computer》与《Applied Machine Learning》。
3DV战略论坛
陈宝权 北京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可微物理的空间智能构建
周昆 浙江大学
报告题目:光场建模的演变:过去、现在和未来
虞晶怡 上海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从牛顿到拉图尔——迈向物理与社会可解释的三维生成
朱军 清华大学
报告题目:迈向虚实融合的多模态基础模型
卢策吾 上海交通大学
报告题目:数字基因驱动的具身世界模型
苏昊 UCSD
报告题目:面向空间智能的三维生成式人工智能
三维生成论坛
黄其兴 UT-Austin
报告题目:Geometric Regularizations for 3D Shape Generation
胡瑞珍 深圳大学
报告题目:紧致三维几何表达
韩晓光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报告题目:三维生成,敢问路在何方?
杨蛟龙 微软亚研院
报告题目:基于结构化潜变量的三维物体生成大模型
许岚 上海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关于三维生成的一些思考
龙霄潇 南京大学
报告题目:结构化三维内容生成
郭元晨 VAST
报告题目:静态三维资产生成的下半场
空间智能与世界论坛
张兆翔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报告题目:空间智能初探:重建、生成和推演
章国锋 浙江大学
报告题目:高效可控的三维场景生成
冯佳时 字节跳动
报告题目:面向空间智能的3D基础模型:Depth Anything 系列模型
刘子纬 南洋理工大学
报告题目:从多模态生成模型到动态世界建模
马惟九 康奈尔大学
报告题目:走向可交互与可操作的数字孪生
戴勃 香港大学
报告题目:面向物理逼真的人与场景交互仿真
杨睿刚 上海交通大学
报告题目:面向软物体操控的空间与物理智能:更优的感知与仿真
王程 厦门大学
报告题目:激光雷达感知定位进展与城市空间智能的思考
从数字人到人形机器人论坛
薄列峰 阿里巴巴XR实验室
报告题目:数字人和世界模型
汤思宇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报告题目:构建人体基础模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数据?
徐枫 清华大学
报告题目:数字人中的物理
刘利斌 北京大学
报告题目:面向大模型的动作基础模型与交互
宋杰 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
报告题目:从手物交互生成到机器人灵巧手操作
弋力 清华大学
报告题目:从人类运动中学习多样化的人形机器人交互技能
庞江淼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
报告题目:可泛化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与移动操作
具身智能论坛
马利庄 上海交通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思维链的空间场景多步认知推理
鲁继文 清华大学
报告题目:具身智能感知与操作
林倞 中山大学
报告题目:具身智能:从数字空间走向物理世界
王鹤 北京大学
报告题目:合成大数据驱动的具身端到端VLA大模型
许华哲 清华大学
报告题目:具身智能中的数据难题
陈文拯 北京大学
报告题目:开放世界的具身训练环境模拟
徐凯 国防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机理-数据联合驱动的世界模型与具身交互学习
影像生成论坛
戴玉超 西北工业大学
报告题目:事件相机视觉:运动感知与生成
张举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报告题目:StructuredField:结构化辐射场表达
高林 中科院计算所
报告题目:用户交互可控的视频生成方法研究
朱思语 复旦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三维物理约束的交互式人像视频生成
施柏鑫 北京大学
报告题目:可控的视觉内容重绘
彭祎帆 香港大学
报告题目:超越色彩的视野:基于学习光学的快照高光谱与RGBD成像
刘烨斌 清华大学
报告题目:时空一致人体视频生成
三维重建论坛
刘利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多视点图像的高质量三维重建
许威威 浙江大学
报告题目:三维高斯泼溅技术进展
高盛华 香港大学
报告题目:Quest for Structured Representation for 3D Reconstruction and Generation
周晓巍 浙江大学
报告题目:空间视频的紧致表达与高精重建
廖依伊 浙江大学
报告题目:面向沉浸式媒体的高效三维重建与编码
王贝贝 南京大学
报告题目:三维几何材质重建:从宏观到微观
Gim Hee Lee 新加坡国立大学
报告题目:Learning to Perceive and Interact in Open-World 3D Environments
青年学者论坛
马月昕 上海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面向人机共生的模型、系统及应用
姚遥 南京大学
报告题目:Matrix3D: Large Photogrammetry Model All-in-One
易冉 上海交通大学
报告题目:动态场景下的高效3D高斯表达:从高速渲染到轻量存储
崔兆鹏 浙江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神经表达的三维感知、预测与规划
任杰骥 上海交通大学
报告题目:面向智能机器人灵巧操作的视触觉传感器设计与应用
李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报告题目:基于3D高斯表征的面向自驾的纯视觉自监督预训练范式
彭思达 浙江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路采数据的动态街景高精建模与重渲染
曾爱玲 Anuttacon
报告题目:以人为中心的三维感知与生成
楚梦渝 北京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新型表达的物理动态仿真与重建
黄相如 西湖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服装图形数据的快速物理仿真
王鹏帅 北京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GPT的三维生成模型
段岳圻 清华大学
报告题目:生成式稀疏视角三维场景重建
何天宇 微软亚研院
报告题目:迈向可交互的世界模拟器
朱昊 南京大学
报告题目:Scaling UP 3D Digital Human Generation
李修 字节跳动
报告题目:连接三维生成与视频生成的尝试
徐英豪 斯坦福大学
报告题目:Generative Reality: Advancing 3D Foundation Models and Efficient 4D Human Generation
于开丞 西湖大学
报告题目:面向自动驾驶端到端模型的数据闭环
杨洁 中科院计算所
报告题目:具有复杂拓扑的开曲面重建与生成
于超辉 阿里达摩院
报告题目:面向3D/4D生成的探索及应用
苏卓 字节跳动
报告题目:面向XR稀疏观测的人体运动捕捉与形象重建
陈伟凯 腾讯美国
报告题目:面向灵活拓扑的三维生成模型
胡文博 腾讯 ARC Lab
报告题目:GenConstruction: The Mutual Benefit between Content Gene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杰出学生论坛
邵睿智 清华大学
报告题目:Dynamic 3D Human Generation
修宇亮 西湖大学
报告题目:Probing the Visual Foundation Models
刘明华 UCSD
报告题目:开放世界环境下的三维生成与理解
刘明华 UCSD
报告题目:开放世界环境下的三维生成与理解
洪方舟 南洋理工大学
报告题目:Egocentric 3D Vision and Spatial Intelligence
于博涵 北京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事件相机的高速形状、反射率重建
张曦予 西北工业大学
报告题目:动态三维点云配准方法研究
本届大会场地
北京国际饭店是大型豪华五星级酒店,地处北京的中央商务区,首都的心脏地带-东长安街上,毗邻人民大会堂,商务部,北京市政府,中国海关等国家机关。北京国际饭店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与各国驻华使馆和各跨国公司中国办事处近在咫尺,距离王府井步行街仅一街之遥,离天安门广场和故宫仅10分钟车程,面向恒基中心、中粮广场,距北京站仅5分钟步行距离。
China3DV2025将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办。主会场位于三层的紫金大厅,面积达2000平方米,会议场地布局集中,场地方正、风格典雅,是长安街最高端的会议场所之一。户外花园位于一楼,在城市的喧嚣中提供自然景观和宁静的空间。
注册时间及缴费标准
会议日期:2025年4月11日至4月13日
会议地点:北京国际饭店
大会主页:http://china3dv.csig.org.cn/
会议注册:https://conf.csig.org.cn/10418.html
缴费标准
说明:所有注册类型均提供4月12日的晚宴和3天会议期间的午餐
China 3DV 2025团组注册优惠说明
为更好地满足业界同仁的参会需求,特推出China3DV2025会议团组注册优惠。只要来自同一个单位的5人以上组团注册参会China3DV2025会议,可立即享受注册费优惠。
团组注册说明:
· 团组5~9人:注册费按9折计算;
· 团组10人及以上:注册费按8折计算;
· 团组成员要求:一个团组内所有成员均来自同一个单位,每个团组注册只开具一张发票;
· 支持一个团组内的成员选择不同的注册类型,如CSIG学生会员、CSIG会员、非CSIG会员(学生注册)、非CSIG会员(普通注册)。
具体注册步骤:
· 打开缴费链接:
https://confht.csig.org.cn/exh/default2/meetcontent?fair_id=418
· 选择相应的类别,点击“报名”按钮填写参会人信息,可以在同一个类别下选择“继续添加参会人”,也可以在其它类别下点击“报名”按钮继续填写参会人信息。当注册人数达到5人后,页面右下角自动出现“合计”金额和“实付”金额。确认报名并缴费即可。
大会组织
Copyright © 2025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643号 京ICP备12009057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