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IG图像图形中国行”是由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主办的学术活动,旨在推动图像图形学科的普及,加强各高校研究所以及企业间的交流。自2017年4月起,分别在扬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海南大学、福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佛山科技学院等及深圳、烟台成功举办了100余期,线上线下参会人数累计数万人次,受到业界好评。
本次“CSIG图像图形中国行”由CSIG虚拟现实专委会与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承办,交流主题为“虚拟现实前沿技术”。
活动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
承办单位:CSIG虚拟现实专委会、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会议时间:2025年10月31日14:00-17:00
会议地点:山东省青岛市滨海公路72号山东大学(青岛)博物馆二楼报告厅
执行主席

吕琳 教授
个人简介:吕琳,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导,齐鲁青年学者,2011年获得香港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智能几何设计与制造。在ACM TOG、IEEE TVCG、CAD等期刊发表论文八十余篇,出版专著一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并已转化应用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项。获国际实体与物理造型会议(SPM 2020)最佳论文一等奖、2020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21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曾担任第十六届全国几何设计与计算学术会议(GDC 2024) 、第十四届几何造型与处理国际会议(Geometric Modeling and Processing, GMP 2020)等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

赵海森 教授
赵海森,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人才,国家级青年人才,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智能几何设计与制造。曾任美国华盛顿大学博士后,奥地利科学技术研究所博士后。主持海外优青项目、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基金委面上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作为项目骨干,参与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 (2030) 项目,基金委区域联合重点基金项目等项目。担任中国计算机协会CAD&CG专委会委员,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GDC专委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三维视觉专委会委员。曾在ACM TOG、ACM SIGGRAPH/Asia、IEEE TVCG等顶级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申请十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和一项美国发明专利,出版专著1部。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荣誉。
特邀专家

闵卫东 教授
个人简介:闵卫东,南昌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二级教授、国家级人才,曾任南昌大学软件学院院长,现任南昌大学元宇宙研究院院长、虚拟现实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西省数字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和秘书长、江西省虚拟现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他在清华大学获计算机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常务理事,是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和元宇宙、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专家,担任几十种国家级科技专家库专家、国家级科研项目和人才计划评审专家。在加拿大的Alberta大学和著名跨国计算机公司从事科研和管理工作18年。在世界四大硅谷工作过。2015年回国后创建了南昌大学元宇宙研究院、虚拟现实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国家级项目7项。在IEEE和ACM汇刊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4项,成果应用和转化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报告题目:适应性智能新方法
报告摘要:网络时代带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带来人工智能新方法。深度学习与大数据相结合成为解决人工智能问题的热门新方法,带来众多研究和创新机遇,同时也面临很多技术瓶颈和挑战。报告结合闵卫东教授在加拿大和回国后近年在视觉大数据、智慧城市等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阐述了基于大数据和适应性深度学习的新的解决方案及其在智能视频识别与监控、智慧公共安全保障系统、智慧医疗和智慧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新成果。报告讲解了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结合在解决行人异常行为识别、人脸识别、行为识别、交通视频识别、生物和医学数据处理、遥感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新技术和新进展。报告讨论了深度学习与大数据相结合解决人工智能问题在仿人脑智能、5G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面临的挑战。

乔秀全 教授
个人简介:乔秀全,北京邮电大学特聘教授/博导、网络与交换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元宇宙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标准化技术协会元宇宙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图学学会网络图形学专委会副主任、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公共大数据安全专委会副主任、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担任《北京邮电大学学报》副主编以及SCI检索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China Communications和Springer Computing等期刊编委。主要研究5G/6G沉浸式通信、元宇宙、空间计算、增强/虚拟现实技术。承担过包括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和973课题等10多项国家级项目课题,牵头获2022年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参与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通信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报告题目:基于AI的体积视频实时沉浸式通信技术
报告摘要:体积视频(Volumetric Video)是一种可以捕获三维空间中信息(如深度信息和色彩信息等)并生成三维模型序列的技术,这些三维模型连起来就形成了可以在任意视角观看的全新视频格式,可广泛应用于AR/VR应用中。然而,现有体积视频应用基本上都是离线处理的型态,基于体积视频的实时通信在采集、传输和重建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报告介绍课题组近几年在“通信+AI”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基于AI的点云实时传输、多用户交互和分布式渲染等。

刘越 教授
个人简介:刘越,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光电信息技术与颜色工程研究所所长,北京市混合现实与新型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总体专家组成员,2024年入选国家级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一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自然人机交互以及计算机视觉等,兼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人机交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虚拟现实产业分会副主任等,已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50余项,研究成果曾荣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一项。
报告题目: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技术发展与应用
报告摘要: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科学领域的实验教学中,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本报告将介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研究背景,讨论共享空间中的自然手势交互、虚实融合远程协作系统构建等关键技术,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陈宝权 教授
个人简介:陈宝权,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IEEE Fellow、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和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会士,入选IEEE Visualization Academy和ACM SIGGRAPH Academy。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图形学、三维视觉与可视化,多次获得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包括SIGGRAPH Asia 2022、SIGGRAPH 2022 (Honorary Mention)和IEEE Visualization 2005等,并获得ACM SIGGRAPH 2025时间检验奖。曾担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担任Int’l Conf on 3D Vision指导委员会委员,曾任 ACM SIGGRAPH ASIA和IEEE VIS指导委员会委员、SIGGRAPH ASIA 2014和IEEE Visualization 2005大会主席,并多次担任SIGGRAPH Asia和IEEE Visualization程序委员会主席,是中国三维视觉大会(China3DV)的主要发起人。
报告题目:现实世界获取与增强仿真
报告摘要:现实世界的三维获取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主要集中于外观的表达,对其内蕴物理属性与规律的研究尚相对欠缺。本报告将结合近期进展,介绍如何针对数字化的场景进行物理模拟,从而获得现实世界的“增强仿真”。增强仿真不仅为用户带来场景的视觉增强,更重要的是能帮助智能体提升对现实世界的精准理解和动态推演能力,是具身智能“真实-仿真-真实”训练的基础,也是空间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议日程
14:00-14:05 山东大学校领导致辞
14:05-14:10 CSIG虚拟现实专委会领导致辞
14:10-14:15 与会人员合影
14:15-14:45 主题报告:闵卫东教授
14:45-15:15 主题报告:乔秀全教授
15:15-15:45 主题报告:刘越教授
15:45-16:15 主题报告:陈宝权教授
联系方式
承办方联系人:
郭老师 15000168570 guohongying@sdu.edu.cn
主办方联系人:
王老师 010-82544754 info@csig.org.cn
Copyright © 2025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643号 京ICP备12009057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