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简介
“CSIG图像图形中国行”是由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主办的学术活动,旨在推动图像图形学科的普及,加强各高校研究所以及企业间的交流。自2017年4月起,分别在扬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兰州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海南大学、福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佛山科技学院等及深圳、烟台成功举办了100余期,线上线下参会人数累计数万人次,受到业界好评。本次“CSIG图像图形中国行”由CSIG多媒体专业委员会与江苏大学联合承办,交流主题为“智能媒体处理与理解前沿技术”。
主办: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
承办:CSIG多媒体专业委员会、江苏大学
时间:2025年11月9日9:10-11:30
地点: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208
二、执行主席
毛启容 教授
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国家重点项目第一完成人,连续三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第二层次领军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镇江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镇江市师德先进个人,国家“双万计划”一流专业负责人,江苏省一流课程负责人。江苏省计算智能与低空数字农业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大数据泛在感知与智能农业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镇江市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多媒体与智能信息处理,智慧农业,包括复杂环境下的图像、声音以及跨媒体融合处理。在情感计算、多媒体信息处理、人机交互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计算机学报、CVPR、ACMMM、TIP、TMM等国内外知名学术会议/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基于视觉语音行为监控与展现的研究成果在智慧安防、重症病人监护、医疗设备智能交互、驾驶员行为分析、农业信息化等领域进行推广应用,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获省部级及行业科技进步奖4项。
三、特邀专家
孙立峰 教授
个人简介:孙立峰,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CSIG多媒体专委会副主任,网络多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网络多媒体、视频智能处理、多媒体边缘计算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承担了重点基金、重点研发计划、973、863项目。研究工作在IEEE JSAC、TIP、TMM、TCSVT, ACM SIGCOMM、Multimedia、IEEE INFOCOM、NeurIPS、AAAI等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曾获IEEE TCSVT 2010年度最佳论文奖, ACM Multimedia 2012最佳论文奖,指导学生获Multimedia Modeling 2015、IEEE Multimedia BigData2017、ACM NOSSDAV2019最佳学生论文奖、IEEE MMSP2009、IEEE HPCC 2022、ACM MMAsia2023最佳论文提名奖。研究成果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报告题目:面向大规模部署的自适应流媒体:系统全生命周期挑战与对策
报告摘要:自适应流媒体技术已成为保障海量用户观看体验的关键。该技术通过客户端算法动态选择适配网络状况的视频码率,旨在优化播放的流畅性与清晰度。然而,学术界的诸多研究往往在理想化的仿真环境中进行,而工业界的大规模部署则面临着贯穿系统设计、部署及运维全生命周期的复杂挑战,导致许多算法因“仿真-现实差距”而性能衰减。本报告将系统性地剖析这些挑战,并介绍一系列创新对策。这些对策包括:在设计阶段优化编码阶梯方案与用户体验目标,在部署阶段利用离线强化学习克服仿真局限,以及在运维阶段构建可理解的智能决策模型。这些工作共同形成了一套从理论到实践的闭环解决方案,为构建下一代高效、可靠且可维护的智能流媒体系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引。
张永兵 教授
个人简介:张永兵,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生物医学图像处理、计算成像等。为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IEEE、SPIE、OSA等多个国内外知名学会会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国家优青,广东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深圳市青年科技奖等科技奖励。
报告题目:单分子动态扩散示踪成像与分析
报告摘要:单分子动态轨迹的成像与分析是揭示生命体系中分子运动机制的重要工具。然而,现有方法在成像分辨率、轨迹分析以及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方面仍面临局限。如何实现高精度轨迹获取,并确保分析结果在真实实验条件下的可靠性,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次报告首先介绍了单分子轨迹分析任务的发展历程,之后分别介绍了我们课题组在轨迹获取、轨迹分析及轨迹数据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为深入理解分子动力学提供了新的工具与思路。
张史梁 长聘副教授
个人简介:张史梁,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长聘副教授,北大计算机学院-特伦托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多媒体智能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青年特聘专家,首批北京市杰青获得者,致力于多媒体内容分析、高效视觉感知研究,主持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面上等项目 10 余项,获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大川研究助成奖、中国计算机学会优博、英伟达先锋研究奖、NEC美国实验室突出技术奖、石青云优秀论文奖等。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T-PAMI、IJCV、CVPR、NeurIPS、ICML等权威期刊与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引用13000余次。担任IEEE Trans on Multimedia、IEEE Trans on CSVT、CVIU、IET Computer Vision 编委、智能系统学报编委、ACM TOMM客座编委,ICCV、CVPR、AAAI、ICPR等国际会议领域主席。
报告题目:端侧化多源视频分析
报告摘要:端侧视频分析是提升无人机、无人车、智能摄像机等终端设备智能化程度、实现视觉数据高通量处理的基础。和传统视频分析计算相比,端侧视频分析面临端侧设备算力受限、端侧场景动态复杂、端侧目标表观多变三个关键问题。针对以上关键问题,我们开展了稀疏计算架构、弱监督增量学习、目标跨时空关联三个层面的研究,实现了视频分析模型在国产低功耗硬件平台上的实时部署、基于多源视频的人/车跨时空轨迹定位,提出的稀疏计算架构和高效学习方法也在视频图像高效生成、多模态大模型高效训练等领域取得了性能提升。
杨小汕 研究员
个人简介:杨小汕,中科院自动化所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B项目(原优青)获得者。2016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聚焦开放环境多媒体内容分析,发表100余篇论文,其中TPAMI、IJCV、TMM等期刊和MM、CVPR、NeurIPS、AAAI等CCF-A类会议60+。曾获中科院院长奖、中科院优博、CCF-腾讯犀牛鸟卓创奖、中国多媒体大会最佳论文奖,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中科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核心成员。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B项目(原优青)、面上项目、青C项目(原青年基金)、XXX委重点项目课题。
报告题目:开放环境多模态预训练模型高效学习与应用
报告摘要:多模态预训练模型通过联合学习不同模态的数据,能够抽取跨模态的抽象概念与共性知识,相比视觉或者语言预训练模型展现出了更强的通用性。近年来,多模态预训练模型在跨模态检索、跨模态生成等任务上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在开放环境的真实应用场景中,其跨模态关联建模能力与迁移泛化能力仍面临多重挑战。本报告将围绕两个关键问题展开讨论:(1)在不损失各模态固有信息结构的前提下,如何实现有效且稳健的跨模态关联建模;(2)在保证模型泛化性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多模态大模型在下游任务中的跨域迁移与小样本快速适配。报告首先分析多模态预训练模型中“理想视觉系统”应具备的关键要素,并介绍基于解耦视觉表征构建的多模态预训练模型Libra。同时,报告还将介绍能够保持预训练模型泛化性的跨域迁移和小样本迁移方法,为多模态预训练模型在复杂开放场景中的应用提供实践路径。
四、会议流程
08:50-09:10 会议签到
09:10-09:20 领导致辞与合影
09:20-09:50 主题报告:孙立峰 教授 清华大学
09:50-10:20 主题报告:张永兵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10:20-10:30 茶歇
10:30-11:00 主题报告:张史梁 长聘副教授 北京大学
11:00-11:30 主题报告:杨小汕 研究员 中科院自动化
五、联系方式
承办方联系人:柳老师 18810259052 na.liu@ujs.edu.cn
主办方联系人:王老师 010-82544754 info@csig.org.cn
Copyright © 2025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643号 京ICP备12009057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