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会员系统  |  联系我们  |  加入学会  
学会动态
CSIG图像图形中国行-福州大学将于11月29日举办
发布时间:2025-11-17      来源: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分享:

一、活动简介

“CSIG图像图形中国行”是由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主办的学术活动,旨在推动图像图形学科的普及,加强各高校研究所以及企业间的交流。自2017年4月起,分别在扬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兰州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海南大学、福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佛山科技学院等及深圳、烟台成功举办了100余期,线上线下参会人数累计数万人次,受到业界好评。本次“CSIG图像图形中国行”由福州大学承办,旨在汇聚领域内的顶尖智慧,围绕图像图形技术的核心前沿、创新应用与未来趋势进行深度探讨,为福州市及福建省的数字经济产业注入新动能。会议内容将重点聚焦以下四个方向:

前沿技术探索: 邀请专家分享图像图形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与最新研究成果,洞察技术发展的下一个风口。产业融合应用: 深入探讨图像图形技术在福州本地优势产业,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交叉学科创新: 关注图像图形技术与大数据、物联网、元宇宙等新兴技术的交叉融合,激发跨领域、跨学科的创新火花,开拓新的研究和应用疆域。人才培养与生态构建: 探讨如何依托本次活动,促进本地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共同构建健康、可持续的图像图形技术产业生态与人才梯队。

通过本次论坛,期望为与会者提供一个高水平的思想碰撞平台,不仅展示最新科技成果,更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为福州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贡献力量。

主办单位: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

承办单位:福州大学     

会议时间:2025年11月29日8:30

会议地点: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思源厅

    

二、执行主席

图片3.png 

卢孝强 研究员

卢孝强,福州大学副校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球高被引学者,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智能感知与通信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智能光学感知等方面研究,完成多项国家重大航天工程载荷研制任务,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


三、特邀专家

1763363669229060.png 

田永鸿 教授

个人简介:田永鸿,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IEEE Fellow,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兼科学智能学院执行院长,兼任深圳河套学院副院长、鹏城实验室智能计算部副主任与云脑研究所所长,是类脑脉冲大模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首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延续资助计划获得者、广东省珠江团队和深圳市孔雀团队负责人。累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基金等项目30余项,在Nature/Science子刊、IEEE Trans等期刊/会议发表论文400余篇,拥有美/中国发明专利120余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与省部/学会特/一等奖4项、IEEE标准奖3项、首届祖冲之奖重大成果奖等。

报告题目:动态开放环境世界模型构建及应用

报告摘要:受人类神经系统启发,世界模型旨在通过智能表征现实、预测未来,是智能体理解环境与自主决策的核心基础,也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途径。早期研究多局限于封闭环境,而随着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跨文本、图像、视频等模态的世界模型正在成为可能。然而,现有大模型仍存在不足:难以精确刻画未来场景、易出现违背物理规律的幻觉、缺乏反事实推理能力,限制了在真实动态环境中的应用。本报告将介绍团队在世界模型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基于短期平滑建模与长期一致约束的结构设计、记忆强化机制的引入,以及利用知识边界缓解幻觉偏差的方法,并进一步探讨世界模型的关键挑战与未来方向。


1763363699617922.png 

梁栋 研究员

个人简介:梁栋,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副院长兼医工所所长、医学成像科学与技术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多模态无创脑机接口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元基金重点专项等多个科研项目。现担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获得者。

报告题目:MR live imaging

报告摘要:磁共振是重大疾病诊断和科学研究的利器,但是长期以来存在成像速度慢的瓶颈,而人体很多器官/组织本身是在运动中的,这一瓶颈造成很多成像场景只能采取静态成像的策略,但由此带来运动伪影,造成误诊漏诊。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为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推动力,本次报告将介绍团队在AI变革磁共振成像模式从“静态摄影”到“动态摄像”上的创新工作。


1763363721631671.png 

刘怡光 教授

个人简介:四川大学“信息探测与智能感知”岗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四川大学空天信息探测与智能感知工科特色方向平台首席科学家、国防领域首家/航空领域唯一的“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首批聘任专家(信息探测与智能感知科学家)、航空工业成飞公司数字孪生四川省国防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航天7院多模态智能探测与识别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西南科技大学教育部重点学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理工大学学士(1995)、北京大学硕士(1998)、四川大学博士(2004)、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2008)、帝国理工学院访问教授(2011)、密歇根州立大学高级研究学者(2013)。长期从事空天信息探测与智能感知方面研究,力图把现代数学和新一代探测感知相结合,构建动态复杂多变环境下的探测感知理论与技术,研发的系统已在某型号长航时远程无人机/地面站系统应用。近年来主持国家级项目课题10余项,包括国家重大专项及173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其中重点类项目3项)。在IEEE Trans./CVPR/ICCV、ACM MM、OSA OL、AIP APL等权威期刊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10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7项、计算机软著18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1/10)和自然科学二等奖1次(1/5)、国际会议IEEE ICME论文奖2次。《中国图形图象学报》编委,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创新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融合专委会常务理事,CCIG2022程序共主席。应邀在2024年电子战大会、2024年中国图象图形大会、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三航论坛和颠覆性技术论坛等做大会或邀请报告20余次。

报告题目:探测感知与对抗智能----面向空基无人系统的思考

报告摘要:充分利用光电/红外/SAR等传感方式,实现“稳-准-快”的信号探测与智能感知,是对抗型无人系统面临的根本问题,本报告在梳理国内外对抗型空基无人系统基础上,阐释了大数据深度学习的不足,在剖析对抗智能本质特点基础上,提出了面向未来的智能系统需求,最后汇报我们在这个方面的初步研究。


1763363741628710.png 

雷柏英 教授

个人简介:雷柏英,国家级青年人才,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在IEEE TPAMI、TMI等以第一/通讯作者 (含共同)发表SCI论文100余篇(10篇ESI高被引/热点论文)。谷歌学术总引用超万次,H指数6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1项,面上2项等项目20余项(含国家级7项)。现任IEEE TNNLS、TCYB、TMI、JBHI等10种SCI期刊编委。IEEE BISP、BIIP、BSP等技术委员会委员,医学图像顶级学术会议MICCAI领域主席(2021-2025)。IEEE 广州分部WIE主席,人工智能A类会议AAAI、IJCAI程序委员会委员,IEEE EMBS杰出讲师,连续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影响力榜单和ScholarGPS全球0.05%高引学者榜单和,获 “强国青年科学家”提名(2022),CSIG石青云女科学家奖(2022),中国发明协会二等奖(序1,2025)。

报告题目:人工智能赋能医学图像智能计算

报告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医学图像分析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次报告将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医学图像分析这一主题,重点介绍深度学习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创新应用。报告首先介绍传统医学图像处理面临的挑战,包括样本量小、特征维度高、表达性差等问题;其次,详细阐述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筛查、智能检测和智能诊断三个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包括多模态特征融合、注意力机制、多任务学习等关键技术;最后,展望人工智能在医学图像分析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如何更好地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会议流程

8:30-9:00 会议签到
      9:00-9:30 校领导致辞

9:30-9:35 合影

9:35-10:05 主题报告:田永鸿教授

10:05-10:35主题报告:梁栋研究员

10:35-10:55 茶歇

10:55-11:25 主题报告:刘怡光教授

11:25-11:55 主题报告:雷柏英教授


五、联系方式

承办方联系人:

陈老师  18695627130   weiling.chen@fzu.edu.cn  

主办方联系人:

王老师  010-82544754   info@csig.org.cn

 


Copyright © 2025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643号   京ICP备12009057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

技术支持:中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