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第五届中国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大会(ChinaVis 2018)在上海隆重开幕。会议召开时间为26日至28日,邀请国内外可视化领域知名专家就相关研究与应用的最新进展作大会报告、介绍发展动态、开拓研究思路。大会由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主办,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委会、华东师范大学承办,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多家赞助单位协助承办。
盛况空前 参会人数再创新高
据ChinaVis 2018大会主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长波介绍,中国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大会继前期分别在北京、天津、长沙、青岛举办后,本次大会为第五届,会议延续了以往会议的良好态势,参会人数再创新高,截至开幕,注册参会人数达到了512人,来自101家高校与企事业单位、13家国外高校与企业参加了本次大会。值得关注的是,大会拥有庞大的会议组织机构提供全程保障,共设大会主席以及17个相关模块主席负责不同活动。
与以往有所差异的是,今年的会议延续了以往成功的地方,如专题活动、艺术展。但也新增了一些模块,如前导课程、博士生论坛、企业展览。新增模块与以往传统模块的叠加,让大会不仅能够促进产学研结合,让理论结合实践,也能够在爱好者、参与者以及使用者、评价者、艺术家之间形成完整链条,促进中国乃至国际可视化的产业发展。
内容丰富 大会层次高维度多
本次大会包括特邀报告、前导课程、博士生论坛、专题、特别Panel、产学研高峰论坛及企业展览报告、360杯数据可视分析挑战赛,以及包括VIS分享之夜、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委会会议、游船晚宴在内的其他议程。
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沈汉威
为了吸引更多人加入可视化及可视分析的领域,大会设置前导课程,并于25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来自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沈汉威、清华大学的刘世霞分别带来《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信息理论》、《可解释机器学习》的前导课程。
特邀报告作为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将邀请来自美国科学院、英国牛津大学的Min Chen教授进行题为《Four Levels of Visualization》报告,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廖方宇进行题为《大科学时代的可视化机遇与挑战》的报告,报告分别于26日上午、28日上午进行。
为了让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有机会与国内外知名的学者讨论他们的博士研究课题,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可视化领域,大会设置了博士生论坛;同时大会还设置了针对企业的展览,让企业不仅可以参展,还能够在会议中寻找一些产品或人才。
在面向不同领域及观众的专题报告上,共有文物保护可视化、可视化研究新方向、图可视化、科学可视化、地理信息可视化、安全可视化、面向新时代的可视分析8个专题,分别在26日-28日陆续举行。
Panel 1 新时代国际可视化的机遇与挑战
两个特别Panel分别是“新时代国际可视化的机遇与挑战”、“非视不可”,分别于26日上午以及28日上午举行。26日上午,以“新时代国际可视化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Panel如期举行,Panel邀请了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马匡六、英国牛津大学陈敏、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Leila De Florlanl、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张小龙对可视化在新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享,北京大学研究员袁晓如主持了本次Panel。
在艺术可视化方面,艺术展主席徐瑞鸽在介绍中提到,艺术模块分为艺术展、艺术可视化学生竞赛、艺术专题报告、艺术作品演讲等部分,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艺术可视化学生竞赛以“现代城市”为主题,比赛共收到来自19所高校的41份参赛作品,届时,会上会颁发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
前景广阔 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凭借将人的智能与计算机的超强处理能力有机融合的优势,开始成为数据分析和科学决策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越来越多的领域复杂问题迫切需要用可视分析的方法来解决。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院长何积丰在开幕式发言上提到,可视化近些年的兴起与大数据与应用密切相关。未来,他希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可视化的队伍中来。
为了应对可视化未来面对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会议邀请了360企业安全集团、海云数据、可视科技、艾迪普机构、浪潮、美承数码等企业的参与,并设置了360杯数据可视分析挑战赛,截至目前,共126个队伍、556人报名参赛,36个单位提交了86个作品,在竞赛中,企业以在应用中遇到的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为题目,吸引众多学生及老师、研究人员参赛,以加快可视化的落地。
转载自九州连线
Copyright © 2025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643号 京ICP备12009057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