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日,由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主办,CSIG脑图谱专委会、北京脑网络组与类脑智能学会承办的“脑网络组与类脑智能创新论坛” 以在线会议形式隆重举行,2000余位来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院和相关企业的科研人员、临床医生、企业负责人及投资人等在线参加了论坛。
本次论坛瞄准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国际前沿,围绕我国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战略发展需求,对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的脑图谱、脑网络组及其应用、脑机交互、类脑智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讨。脑图谱专委会主任和北京脑网络组与类脑智能学会理事长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蒋田仔研究员在致辞中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论坛举办的背景和意义,号召大家积极响应国家脑计划的号召,秉承“交流、合作、创新”的宗旨深入交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进行深入合作,为脑科学领域的科技和科普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论坛邀请北京邮电大学兰岳恒教授、之江实验室杨冬平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吴倩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宋明研究员、清华大学吴嘉敏教授、上海大学施俊教授、海南大学卓俊杰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少华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刘泉影教授、东南大学郑文明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徐鹏教授等11位专家学者,从多模态跨尺度脑图谱绘制及其应用、脑图谱在重大疾病中的应用以及脑电情感识别技术等前沿领域做了精彩报告并进行了深入讨论。
兰岳恒教授重点介绍了动力系统的重构问题,详细介绍了课题组近期开展的局部动力学的全局拟合与噪声处理、参数变分方法与隐藏变量的计算两个工作。之江实验室的杨冬平研究员详细介绍了神经活动的动力学基础及其在AI领域的应用。
图 1 兰岳恒教授、杨冬平研究员作报告
吴倩研究员重点介绍了人的大脑皮层发育的单细胞转录组图谱的构建。
图 2 吴倩研究员作报告
宋明研究员详细介绍了基于偏振敏感光学相干成像的无标记、微米尺度脑图谱绘制技术。吴嘉敏教授介绍了如何通过计算成像方法突破传统显微成像局限,实现在体多尺度高速高通量荧光显微成像的光场智能成像仪器体系,及其在脑科学领域的相关应用。
图 3 宋明研究员、吴嘉敏教授作报告
施俊教授针对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等脑疾病,介绍了课题组基于小样本的医学影像数据,在迁移学习、深度学习等方面的工作。卓俊杰教授详细介绍了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脑结构的时空改变模式。
图 4 施俊教授、卓俊杰教授作报告
周少华教授回顾医学影像的特点,提出人工智能技术需要实现从“小任务,大数据”到“大任务,小数据”的范式转换,并给出了多类行之有效的算法。刘泉影教授分别从模型驱动和数据驱动两个方面,详实地介绍了课题组近期提出的脑网络分析方法。
图 5 周少华教授、刘泉影教授作报告
郑文明教授围绕脑电情感识别问题,重点介绍了脑电信号产生的基本原理、脑电情感识别技术及其在医疗和教育方面的应用。徐鹏教授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利用脑电网络实现对包括精神分裂症、产前抑郁等情绪障碍疾病相关机制的研究,并进行疾病的早期有效诊断。
图 6 郑文明教授、徐鹏教授作报告
最后,脑图谱专委会召开了内部委员会议,秘书长刘勇教授首先回顾了过去一年专委会组织承办的活动、申报的奖项、部分优秀委员代表获得的成就以及日常活动等,并组织增选了中科院网络信息中心单桂华、清华大学吴嘉敏、之江实验室杨冬平、大连理工大学王洪凯、安徽大学胡世昂等5位教授作为专委会委员。随后,学会副理事长马惠敏教授组织了专委会秘书长改换环节,新增选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罗娜副研究员作为脑图谱专委会秘书长,并由罗娜汇报未来一年专委会的各项活动计划。最后,专委会主任蒋田仔研究员主持了委员讨论并作了总结发言,感谢各位报告人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报告,希望未来一年,专委会各个委员能够有更深入的线下交流,携手努力把明年的活动做好。也鼓励专委会委员积极申报国家脑计划相关大项目和国际脑科学方面的奖励,扩大学会在国际舞台的影响,一起推动脑图谱与人工智能、类脑计算等领域的交叉融合。
图 7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脑图谱专委会年会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脑图谱专委会简介: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脑图谱专业委员会定位于促进对脑结构的组织原理及其信息处理规律的理解,加深脑科学对类脑智能研究的指导作用,催生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学科交叉融合的新突破,提升我国在该领域中的研究水平和学科引领地位。
Copyright © 2025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643号 京ICP备12009057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