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模式识别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attern Recognition,IAPR)公布2024年度的Fellows评选结果。其中,学会多位专家入选,祝贺各位老师!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入选专家
(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纪荣嵘,厦门大学南强特聘教授,科技处处长,人工智能研究院负责人,多媒体可信感知与高效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长期从事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研究,近年来发表TPAMI、IJCV、ACM汇刊、IEEE汇刊、CVPR、NeurIPS等会议长文百余篇。论文谷歌学术引用2万余次。曾获2016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18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1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2022年霍英东青年科学奖。曾/现主持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军科委基础加强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教育部装备预研创新团队项目等。任中国计算机学会A类国际会议CVPR和ACM Multimedia领域主席、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学术工委副主任、教育部电子信息类教指委委员、人工智能国家标准工作组联合组长。
金连文,华南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兼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常务理事、CSIG文档图像分析与识别专委会主任、广东省图象图形学会理事长、广东省高校音视频图文智能信息处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字识别、文档图像理解、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与多模态大模型等,在重要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一区+CCF A类论文100余篇),Google Scholar论文被引用数16000余次,H-Index 65。近5年连续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省部级科技奖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荣获CAAI、CIE、CSIG等全国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指导学生参加CVPR、ICDAR、ICPR、PRCV等国际国内知名会议上的学术竞赛并荣获冠军20余次。
李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家杰青,IAPR/IET Fellow,CCF杰出会员,国家青年特聘专家,浙江省特聘专家,浙江省杰青。从事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研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担任国际期刊编委(如TMM)和会议的Area Chair(如ICCV)。主持科技部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NSFC联合基金重点项目以及教育部重点规划研究项目。以第一完成人分别获得2023年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2024年和2022年华为公司“难题揭榜”火花价值奖,2023年陆增镛CAD&CG高科技奖一等奖,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个人奖)以及2021年中国图象图形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此外,获得2022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2),2021年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4)以及2012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9)。荣获四项最佳学术论文奖。指导学生获得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博士学位论文激励计划。
刘青山,南京邮电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模式识别、图像理解,人工智能+交叉研究等,近年来主持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科技部2030人工智能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先后入选教育部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江苏省双创领军人才、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江苏省特聘教授等。曾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现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学术会议与交流工委会主任、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等。
乔宇,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助理、领军科学家。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研究,近年来聚焦通用大模型,领导研发了国内首个广泛覆盖多种视觉任务的通用大模型“书生”,标杆任务性能国际领先。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累计被引五万千余次,H-index为88。以第一完成人获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获CVPR2023最佳论文奖、人工智能旗舰会议AAAI 2021杰出论文奖、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年论文奖等。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中科院百人计划等。
严骏驰,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计算机系支部书记、IAPR/IET Fellow,CCF优博/杰出会员。科技创新 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青年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交叉学部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负责人、教育部资源建设深度学习首席专家。曾任IBM研究院研究员(任职7年)。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及在组合优化、量子计算等领域的交叉应用,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发表CCF-A类第一/通讯作者论文过200篇(CVPR24最佳论文候选、AAAI21最具影响力论文),引用超21000次。任ICML、NeurIPS、ICLR、CVPR、AAAI、SIGKDD等顶级会议(高级)领域主席、IEEE T-PAMI、Pattern Recognition、ACM TOPML等期刊(创刊)高级编委。曾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特等奖、CCF司南杯一等奖等荣誉。
杨易,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目前担任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微软-教育部视觉感知重点实验室主任、人工智能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曾获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澳大利亚科研终身成就奖,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青年职业奖,澳大利亚计算机学会颠覆创新金奖,谷歌学者研究奖和AWS机器学习研究奖等二十余次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奖项。国际科研竞赛中累计获得40余次奖项,含20次世界冠军。担任7种重要国际期刊的副主编或领域主编,以及CVPR、ICCV、IJCAI,ACM MM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的重要职务等20余次。
张兆翔,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曾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张兆翔博士的研究兴趣包括:模式识别、智能感知、智能体学习,在本领域国际主流期刊与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近五年来在顶级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55项,已授权24项,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企业联合重点支持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装备部重点项目、KJW重点项目、北京市新一代人工智能重点研发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张兆翔博士是IEEE高级会员、VALSE常务AC、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杰出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类脑视觉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类脑智能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委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技规范与伦理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
郑伟诗,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现任教育部机器智能与先进计算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他长期研究协同与交互分析理论与方法,解决人体建模和机器人行为的视觉计算问题。担任IEEET-PAMI等期刊的编委。主持承担国家级重点类项目和人才项目5项、以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卓越青年团队(负责人)项目等。获国家教学和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
Copyright © 2025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643号 京ICP备12009057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