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会员系统  |  联系我们  |  加入学会  
学会活动
CSIG图像图形中国行—大湾区大学-146
发布时间:2025-08-20      来源: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分享:

2025年8月16日,“CSIG图像图形中国行”在大湾区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讨论交流主题为“可信生物特征识别”,众多知名高校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在生物特征识别中的应用进行了学术讨论,分享了众多领域内先进成果。本次活动由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主办,CSIG生物特征识别专委会(筹)、大湾区大学、东莞市智能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众多高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参加。

1755533978675496.png

活动开幕式

大湾区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程之申、CSIG副理事长赖剑煌教授、CSIG监事、CSIG生物特征识别专委会(筹)委员于仕琪教授分别致辞,开幕式由大湾区大学余梓彤副教授主持。

image.png

程之申院长致辞

image.png

赖剑煌教授致辞

image.png

于仕琪教授致辞

image.png

余梓彤副教授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结束后,四位特邀专家以及四位青年学者结合活动主题以及前沿进展依次进行了精彩纷呈的报告,分别并由大湾区大学余梓彤副教授和大湾区大学王广聪研究员主持。

来自中山大学的赖剑煌教授作了题为“小股人群重识别若干新进展”的报告。报告介绍其实验室近年在小股人群重识别研究探索和实践方面成果,包括基于不确定性建模的小股人群重识别、基于可分解时空残差图的换衣小股人群重识别、基于自适应聚类驱动渐进学习的无监督小股人群重识别、基于群组三维布局重建的鲁棒群体特征提取等方法,以及新构建的若干群组数据集。

1755675341590708.png

赖剑煌教授作报告

来自中山大学的郑伟诗教授作了题为“视觉隐私计算 ”的报告。视觉隐私计算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在不泄露人脸、步态等原始视觉敏感信息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分析、模型训练与推理的技术体系。其核心是解决视觉数据应用中的隐私泄露问题,既满足智能监控、公共安全等场景的需求,又通过数据脱敏等方式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模型可用数据不泄露”。郑教授的报告聚焦视觉隐私计算技术在行人重识别与行为分析中的成果。在行人重识别方面,郑教授主要介绍一个双对抗的重识别模型,以克服模型泄露训练数据信息问题;在行为分析上,郑教授介绍在隐私保护数据上所做的视觉识别建模成果。 

1755534138578480.png

郑伟诗教授作报告

来自深圳大学的沈琳琳教授作了题为“从通用/垂域大模型到智能体”的报告。沈教授主要介绍了其科研团队近几年围绕大模型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从伶荔通用大语言模型到垂域问答模型,包括能够感知多达200人脸属性的人脸大模型,能够以0.5秒感知人体细粒度动作的人体动作大模型,以及医学领域的超声图像基础模型,能够描述细胞形态的病理大模型,和眼科手术视频理解与推理大模型。最后,介绍基于智能体的医疗诊断、模拟/数字电路自动化设计,以及社会科学相关研究。 

1755534148422491.png

沈琳琳教授作报告

来自深圳大学的李斌教授作了题为“多媒体鉴伪取证新进展 ”的报告。多媒体虚假内容屡见不鲜、伪造方法层出不穷,容易造成经济损失和负面社会影响。多媒体鉴伪取证技术应运而生,在政务、电商、传媒等众多领域有十分旺盛的需求。李教授分享了深圳大学多媒体信息内容安全团队在多媒体鉴伪取证方面的探索尝试,从如何构建有效的取证检测模型和提升训练数据利用效率两个层面介绍近期取得的进展,并讨论在多模态大模型时代对多媒体鉴伪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755675379450210.png

李斌教授作报告

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邵睿教授作了题为“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建实智能体技术研究与应用 ”的报告。邵教授的报告分享了其团队对各类大模型崛起与现状的分析,并介绍哈工大(深圳)自主研发的“感知-理解-决策”三元协同的“九天”多模态大模型。基于“九天”的多模态能力,邵教授着重介绍了两个重域的智能体技术研究,包括虚拟助手智能体与具身智能机器人,分别体现出多模态大模型对于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实际作用与影响。 

1755534188863019.png

邵睿教授作报告

来自广东工业大学的费伦科教授作了题为“掌纹识别技术及研究进展 ”的报告。费教授介绍了掌纹识别主要发展历程以及代表性掌纹识别方法,并且介绍其项目组在弱约束异质掌纹识别方面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身份可溯掌纹图象生成、掌纹图象超分、VIS-NIR以及2D-3D异质掌纹识别等,最后费教授对掌纹识别技术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1755534199456854.png

费伦科教授作报告

来自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大学的曾润浩副教授作了题为“基于多模态行为信号的抑郁识别方法及其应用探索 ”的报告。抑郁症作为全球主要心理障碍之一,其早期识别对干预与治疗至关重要。相较传统问卷与访谈,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检测手段展现出更高的效率与推广潜力。曾教授介绍了相关系列研究进展,提出结合面部与语音的轻量级融合方法以实现高效识别,进一步引入文本模态构建多模态抑郁识别大模型以提升心理状态理解能力,并探索远距离行为信号在非接触式抑郁识别中的应用潜力。 

1755534207160478.png

曾润浩副教授作报告

来自深圳大学的樊超助理教授作了题为“基于大平台、大数据与大模型的步态视频识别与分析技术研究 ”的报告。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兴起,步态识别逐步从实验室走向真实世界,其发展面临“数据孤岛”、“算法封闭”、“特征敏感”与“应用受限”等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樊教授团队围绕步态识别的大平台、大数据、大模型与多元化应用体系开展研究,逐步形成了“平台到算法、数据到模型、识别到感知”的研究闭环,樊教授介绍其团队相关研究成果。

1755534217798302.png

樊超助理教授作报告

参与本次活动的老师和同学们认证聆听了报告,并在专家以及青年学者报告结束后进行热情地学习、交流和互动,共同探讨可信生物特征识别前沿内容。

1755534232486777.png

讨论提问环节

最后,本次论坛的执行主席之一大湾区大学余梓彤副教授代表学校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以及师生们的热情参与,“CSIG图像图形中国行”活动在大湾区大学取得圆满成功!

1755534243472911.png

会议合影



Copyright © 2025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643号   京ICP备12009057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

技术支持:中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