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温州大学岩松堂雁山厅座无虚席,众多观众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一场融合宋韵文化传承与手机摄影美育的特色科普巡讲。作为全国科普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也是瓯越科普巡讲之一,在延续去年科普活动热情与文化传承追求的成功基础上,以全新视角和丰富内容,为温州人民再度呈现摄影与文化交融的盛宴。

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由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温州大学、温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温州大学摄影家协会、温州大学橄榄枝公益协会联合主办,温州市高技能人才联谊会、温州市摄影家协会、瓯海区民俗学会、瓯海区摄影家协会、瓯海区电影电视家协会、青少年摄影美育研究中心、温州市胡铸鑫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倾力协办。活动以人人皆有的手机为创作媒介,打破专业摄影门槛,让宋韵塘河的雅致意境、千年商港的厚重历史、幸福温州的鲜活日常,皆由摄影美育走进更多人生活,让文化保护和传承触手可及。

活动现场
活动开场,大屏幕缓缓播放胡老师拍摄的美丽校园、宋韵塘河风貌、商港图景与现代城市活力的影像集锦。画面从塘河两岸古桥流水切换至商港码头古今变迁,再到街头巷尾的温州烟火气,现场惊叹声此起彼伏,一幅幅精彩画面瞬间唤醒观众用手机探索本土之美的热情与期待。

胡铸鑫老师主讲
本次瓯越科普讲坛特邀摄影领域资深专家胡铸鑫老师主讲。拥有多年摄影实践与教学经验的他,不仅具备扎实摄影技术功底,更对如何通过摄影传递文化内涵、开展青少年摄影美育教育有着独到且深刻的理解。
胡老师开篇即点明核心:手机摄影的价值远不止记录生活点滴,更应成为文化传播的鲜活载体。“当我们的镜头对准塘河清晨的粼粼波光,那流动的光影里,藏着千年宋韵的流转;当我们聚焦商港繁忙的码头,每一艘往来的船只,都在延续千年的商脉;当我们捕捉街头巷尾的烟火日常,一碗热腾腾的鱼丸汤、一次邻里间的寒暄,都是温州幸福温度的最好证明。”这番话让现场观众深受触动,不少人频频点头,对手机摄影的意义有了全新认知。
在深入讲解环节,胡老师围绕手机摄影美育展开系统分享,巧妙将专业摄影技巧与温州地域文化紧密相结合。他从手机摄影基础操作切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拆解构图技巧——无论是用“三分法”拍摄塘河两岸的对称美,还是以“引导线法”展现商港街道的纵深感;在光线运用上,结合温州气候特点,讲解如何利用清晨柔和光线拍摄宋韵古建,如何在傍晚处理逆光拍摄塘河夕阳;色彩搭配方面,通过对比温州古厝的暖色调与现代建筑的冷色调,教大家拍出有层次感的城市照片。
同时,胡老师还展示了近百幅以温州为题材的优秀手机摄影作品:有细雨中江南塘河古桥的朦胧意境,有夜幕下千年商港码头的灯火璀璨,有菜市场里摊主忙碌的鲜活场景,也有老巷子里孩童嬉戏的温馨画面。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搭配着拍摄故事与技巧解读,“这张塘河晨雾照,是在早上6点多拍的,当时用了手机的‘摄影专业模式’,调节了参数曝光,这才拍出雾的轻盈感”“商港夜市这张,我蹲下来拍,让灯光形成纵深感,更显热闹”。直观的案例分享,让现场观众豁然开朗,不少人边听边记笔记,还有人直接打开手机相机,跟着调整参数。



互动环节
互动环节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观众们踊跃举手提问,问题既贴合温州文化场景,又充满实用需求:“胡老师,拍塘河的船时,怎么避免背景杂乱?”“在温州的梅雨季节,用手机拍户外风景总拍不清楚,该怎么办?”面对每一个问题,胡老师都耐心细致地解答,不仅给出具体操作方法,还亲自用手机示范构图,现场指导拍摄角度。有位阿姨分享道:“我平时就爱拍温州的风景,但总觉得不好看,今天听了课才知道,原来拍古桥要找好对称线,太实用了!”还有位大学生表示:“以前不知道手机能拍这么有文化感的照片,以后要多拍美丽的温州,让更多同学了解家乡的美。”
本次全国科普月之“寻宋韵塘河,瞰千年商港,赏幸福温州”手机摄影美育巡讲,也是瓯越科普讲座,先后在高教博园社区、温州市图书馆、南塘社区等开展巡讲活动,既为全国科普月增添了独特文化亮色,更搭建起连接摄影技术与地域文化的桥梁。提升摄影美育的新质生产力。活动结束后,不少观众仍意犹未尽,围着胡老师请教细节,或是互相交流拍摄心得,热闹的参与场景,成为当天温州大学最温暖的画面之一。
我们深刻感受到,小小的手机镜头,早已超越工具属性,成为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当快门按下的瞬间,定格的不仅是塘河的千年风韵、商港的历史印记,更是温州人对家乡深深的热爱与守护。未来,期待有更多人拿起手机,走进温州的街巷、河畔、码头,用光影捕捉家乡的文化之美,用镜头讲述独特的温州故事,让宋韵文化的雅致、千年商港的厚重、幸福温州的鲜活,在一张张照片中不断延续,被更多人看见、感知与喜爱。
Copyright © 2025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643号 京ICP备12009057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