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旨在表彰取得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鼓励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为宣传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取的工作精神,聚焦获奖团队背后的故事,学会近日对荣获2024年度CSIG高等教育教学成果激励计划一等类项目“科教融合,本硕博贯通,人工智能领域一流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的项目团队进行了专访,以对话的形式,为读者们提供一次了解他们的机会。
下面就跟着我们的脚步,走进今天的受访团队!
问题一:感谢您接受CSIG专访,请先简单介绍一下您的教育教学经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0年成立我国第一个神经网络研究中心并开始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2005年建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人工智能领域本科生,形成了完整的“国际化+西电特色”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2017年11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立了教育部直属高校首个人工智能学院,是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创新成果研发和高层次团队培育的实体性学院。
问题二:获奖成果介绍:
人工智能是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国家安全与社会发展中一系列重大需求问题的共性基础。目前,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巨大,拔尖人才培养任务亟待解决。该团队从1986年设立人工智能相关硕士点开始,致力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历时38年,始终坚持四个面向,探索理论教学、实验实践、创新创业体系的模式改革,着眼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的建设思路,打造高水平的复合型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育人文化,培养体系与模式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材体系建设,团队平台建设与产教融合等问题,抓住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前沿交叉基础与应用等核心瓶颈问题进行了近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以下特色:
(1)坚持四个面向,探索与构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融合的新模式
(2)注重链式思维,构建“国际化+西电特色”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
(3)拓展载体建设,厚植产学研协同化人才培养基础
(4)突出研教融合,打造高精尖专业化科技创新团队。
问题三:将成果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是怎样开展的呢?
(1)推进建立以“智能感+知+用”为特色的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体系;
(2)注重学科交叉,以项目为载体,问题驱动,构建了“理论-方法-应用”三层内涵式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狠抓精品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与育人改革。
问题四: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给广大的教学工作者呢?
(1)坚持四个面向,探索与构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融合的新模式
(2)注重链式思维,构建“国际化+西电特色”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
(3)拓展载体建设,厚植产学研协同化人才培养基础
(4)突出研教融合,打造高精尖专业化科技创新团队。
问题五:您的获奖感言:
首先感谢学会给予这次申报机会,并感谢各位评委专家学者和老师同学的肯定与支持,接下来要感谢我们学校西电的支持,和团队同仁的辛苦努力,人工智能是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她正在走来,需要我们各位共同努力,去拥抱她,用好她,并继续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贡献西电力量。
Copyright © 2025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643号 京ICP备12009057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