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旨在表彰取得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鼓励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为宣传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取的工作精神,聚焦获奖团队背后的故事,学会近日对荣获2024年度CSIG高等教育教学成果激励计划二等类项目“构建“三链协同”的卓越工程师育人模式,培养电子信息人才攻克“卡脖子”难题的真能力”的项目团队进行了专访,以对话的形式,为读者们提供一次了解他们的机会。
下面就跟着我们的脚步,走进今天的受访团队!
问题一:感谢您接受CSIG专访,请先简单介绍一下您的教育教学经历:
我热爱祖国高等教育事业,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培养电子信息高端人才号召,从教十余年来,坚持落实举国体制下深化培养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的重大部署,边实践边探索,提出了师资链+创新链+平台链的“三链协同”卓越工程师育人新模式,打造了用一流的“产业+教学+创业”相融合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科创+技术+研究”创新资源培养人、一流的“学科+工程+实践”科研平台协同的方式培养党和国家亟需的电子信息高端人才的新体系,打通“从产业到学业”的最后一公里,在本科、研究生、留学生3个层面培养面向国家电子信息重大战略急需关键核心领域的高素质、高层次、交叉复合型卓越工程师。
问题二:获奖成果介绍:
师资链+创新链+平台链的“三链协同”卓越工程师育人新模式,打造了用一流的“产业+教学+创业”相融合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科创+技术+研究”创新资源培养人、一流的“学科+工程+实践”科研平台协同的方式培养党和国家亟需的电子信息高端人才的新体系,打通“从产业到学业”的最后一公里。
①师资链——用一流的师资队伍培养人:组建了多维度优势师资团队,包括66名企业骨干、32名资深教授(含6名国家级领军人才)、12名创始导师。该团队解决了“卡脖子”难题进论文的问题,培养的研究生获国内一级学会优博2人。师资团队获2024年中国五四青年奖章1人、湖北省名师工作室1个,候选人获2022年华为奖教金。
②创新链——用一流的创新资源培养人:与中信科等央企、华为等民企围绕通信、信息、智能3个前沿领域打造10门校企联合共建课程,从而解决了“卡脖子”难题进课堂的问题。通过该课程体系培养的研究生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1人、华为天才少年2人、腾讯技术大咖1人、中兴通讯蓝剑菁英2人。
③平台链——用一流的科研平台培养人:与央企中信科集团等11家重点企业获批成立“新一代网络及数字化”湖北省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华中科技大学-北京数码视讯”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等,与42家信息领域龙头企业成立“校企联合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平台解决了“卡脖子”难题进比赛、进实践的问题,经平台培养的研究生近4年获“挑战杯”全国特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金奖共计5项。
问题三:将成果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是怎样开展的呢?
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提出的创新育人模式。在教学业务能力上,获2019年全国课程实验案例一等奖、校课堂教学优质奖,2022年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优秀科普工作者等;作为学生的第一导师,所指导的博士生李志龙获2023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金奖(指导教师#序1);硕士生郭辰颢获2024年“挑战杯”主赛道全国金奖;硕士生蒋小广、聂思谦3项提案被MPEG国际标准采纳,分别入选中兴通讯“蓝剑菁英”。
问题四: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给广大的教学工作者呢?
“不拒细流,方为江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问题五:您的获奖感言:
教学与科研不同,是一个长期过程,很难快速看到成效。所以我们要仔细躬行,静待花开。
Copyright © 2025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643号 京ICP备12009057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